农业时政
- .市农科院召开10—11月份重点工作汇报 暨2024年工作再谋划会议
- .2023年鹤壁市小麦冬季管理意见
- .市农科院超吨粮玉米新品种浚单168 通过国家审定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举办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社区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农村活动
- .市农科院召开2024年度工作务虚会
- .市农科院举办主题教育专题学术报告会
- .市农科院组织学习法治中国建设重要论述
- .我院获批2023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项目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九月份暨第三季度重点工作推进会议
- .浚单168亩产突破1000公斤!
- .市农科院举办主题教育第一期读书班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第一期读书班开班仪式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玉米出售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弘扬传统文化“赏明月中秋 赞盛世中华”诗歌朗诵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 八月份工作汇报会议
- .市农科院召开党组领导班子会议传达学习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 .河南科技学院组织大学生赴我院开展教学实习活动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指导农民做好小麦中后期麦田管理
当前小麦进入拔节中后期,是决定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肥水需求迫切,反应敏感,对产量影响较大。做好这一阶段麦田管理,做到科学管、及时管、重点管,是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2023年4月11日,市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前往浚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地,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种粮大户开展面对面交流,调查小麦生长情况,询问生产中存在问题及田管措施等情况,现场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并提出以后小麦中后期管理意见。
一、把握关键时期,抓好肥水管理
抽穗扬花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水分临界期。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一旦出现旱情,应及时浇开花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或用1%的尿素加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保证籽粒正常灌浆,增加粒重。
二、坚持绿色防控,抓好病虫害防治
气温回升,麦田病虫害也进入多发、重发期。要加强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及蚜虫和红蜘蛛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一次用药兼防兼治多种病害。
(一)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田间病叶率达到0.5%~1%,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要组织大面积防控。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
(二)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遭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立即喷施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等防治。若气候条件允许,隔5~7天再喷药1次。
(三)麦蜘蛛、麦蚜。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进行防治。麦蚜可选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虫胺腈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科学防灾减灾,有效减轻损失
要特别注意4月中下旬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天气,在寒流来临前或寒潮过后,通过灌水平抑地温或者喷施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减轻低温影响。同时,小麦灌浆后期要注意预防干热风灾害,在小麦孕穗至扬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芸苔素内酯,增强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在干热风出现前3~5天采用喷灌方式少量灌水,减轻干热风危害。
四、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应对倒伏风险
避免在灌浆中后期或有大风的天气前浇水,防止倒伏发生。一旦发生倒伏,不能盲目进地采取绑扶措施,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和不必要的人工投入。发生倒伏的麦田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同时视情况开展叶面喷肥,促进籽粒灌浆。收获时要适当调低拨禾轮和割台位置,确保收获质量,最大限度减轻因倒伏造成的减产。
五、抢抓时机,科学适时收获
籽粒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要提前检修机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进行抢收,减少机收损失,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优质专用小麦要单收、单贮、单运,提高品质和效益。